海边小说屋>仙侠修真>逃离大唐 > 第九章 桃花源
    第二天清早,疯狂的狗吠,把我们两个警醒。我们昨天睡的太沉了。我连忙抄起昨天用英沙吉刀子改成的长矛,看大郎到底发现了什么。大郎发现几只白颊长臂猴,在树间穿梭,吃着树上的嫩叶,果实。因为太接近我们,大郎在警告他们不许靠近。宁馨儿也看见白颊长臂猴,指着一只对我说:“哈哈,黑黑的一个小白脸,和小弟弟你长的一样啊。昨天咱们怎么没发现啊?”

    我告诉她,这种猴就是早晨七点到九点觅食,我们炉子里的烤香肠的味道大概吸引他们了吧。

    她不屑的看看我,并拍拍我的头说:“小弟弟,这次回到家要好好学习了,猴子不吃肉知道吗?猴子是吃果子的。”

    我带开她的手,恨恨地对她说道:“你去百度吧,看看猴子吃不吃肉!”

    “小公鸡科学家,你来给我上个网试试,上不上,你就去给我抓猴子,我要那只小的。”小宁拿着自己的手机,捅在了我胸口。

    是啊,这破地方没网,国家的三家电信公司真该努力了,这里竟然没信号,三家任何一家的信号都没有。我放下了手里的军工手机。我决定以后出门一定带一部卫星电话,再也不能让这次的悲剧重演。

    收拾好行装我们就开始探险了。我在前用工兵铲开路,宁馨儿拿着长矛和大郎一起跟随警戒。我们第一个目标就是薇薇给我的那个坐标,我一定要去看一下。其实离我们不很远,也就400多米,可就这400米,让我们走了快6个小时,藤蔓树根真的太多了,一路上除了一只蝮蛇被大郎发现外,我没有发现有危险的动物,奇怪的是丛林多见的蚊蝇、汗蚂蝗都没有发现。蝮蛇看见人就簇簇快速跑调了。我心里一喜,和宁馨儿说:“这附近应该有人?”

    她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告诉她那个蛇以前一定见过人类,它怕人。我还是有点担心,将她昨天切割下来的裤腿,给她绑在了脚腕子上,蝮蛇掩护色很好,一下不小心踩上去,脚腕子最容易被咬。这里没有血清,中毒就麻烦了。

    透过不多的树根,我看见前面有条土路,真的是路,也肯定是人踩出来的小路。我兴奋了,有人就好办了,我就能回家了。我快速地砍完树根,人也钻了过去,这是条路,只是好久没人走过的样子,植被已经部分恢复。路到崖壁就结束了,但崖壁周围的树竟然是北方的松树,树上挂满了石羊的头骨,头骨上有字,字是红色的,太远看不清。

    我们慢慢靠过去,羊头上的红字是刻上去的藏文,我们两个人一个字都看不懂。崖壁有人工开凿的痕迹,但开凿的很浅,也就20厘米的一个坑,崖壁还是花岗岩,看样子不是用现代工具开凿的。宁馨儿在给羊头照像,我在墙边看到了磨碎的羊角,看样子是用羊角磨的花岗岩。我看了GPS,和薇薇给我的坐标点一致,不会吧。我之前所有的假设都错了。我脑子开始乱了。

    “小公鸡,跟姐姐上路了。大郎开路,去给妈妈抓只猪回来,妈妈馋肉了。”宁馨儿带着狗,沿着小路就跑了下去。

    我连忙超过她,继续开路。路比之前好走太多了。下行有五百多米,大郎又开始狂吠了,对面也是狗吠。草叶间哗哗响,狗吠声更大了,大郎很小,可脾气暴躁。竟然要冲过去,被我一把拽住脖索。宁馨儿也低声安慰它,用背包带系住它,怕它和其它的狗打架受伤。咆哮的两只狗露出了头,狗很高,但很瘦,脑袋像个干瘪的刀郎的头,脖子细长。身体像个弓一样,腿超长,有一般成年狗腿的一个半长。

    宁馨儿在我身后害怕了:“这是撒玩意啊,这是狗吗?”

    我告诉她说:“是狗,细狗。西北常见打猎的狗。”

    前方的树叶又是一阵晃动,露出了几个顶着鸡窝头的脑袋,人很瘦还黑,脸上点着白点。他们看见了我,哇哇大叫一阵,就向下跑了。

    “小公鸡大叔,他们是什么人啊,都不穿衣服的啊!”我感觉到她害怕了,又开始拽住我胳膊不撒手了。

    我拍拍她的手对她温和地说:“大叔在,小姑娘不要怕。”

    我从包裹边上拿了一个易拉罐,扣开了保险,告诉小宁:“如果有事,我会扔出去,你要闭眼。”

    宁馨儿又开始不让人省心了,她也要一个,因为她从几岁起就开始玩CS,闪扔的最棒棒了。将兜帽戴在头上。让小宁跟在我的身后,缓步下行。大约走了一公里,感觉树林里大树都没了,只有高高的乔木,是什么树,我也不认识的。路也变宽很多,现在过辆轿车是没问题的。前面是一排高大的竹林,小路从竹林穿过,远远的有乐曲传来,是笙曲。我静心听了一下,将自制闪雷放回包侧。

    小宁问我:“那些野人没问题吗?”

    我让她听乐曲,她说觉的很耳熟的样子。我告诉她,这是胡天泉的草原骑兵。八十年代这个曲子街上的大喇叭里一天放好几遍。我们穿过了竹林,身旁是发黄的谷穗,好大一片谷子地啊,就是这谷子长得也太差了,稀疏的就像百岁老人的头发似的。

    远方的路上来了一群人,还打着伞盖。吹笙鼓瑟,向我们这边走来。临近一些,才看出是六个全身黑衣,高冠博带的人打头,两个及其粗壮的汉子打着伞盖,乐曲是黑衣人身边的几个白衣女人吹的。

    我让宁馨儿收了武器,我也将工兵铲,收回包里。人家是以礼相迎,误会了就不好了。很快,迎接队伍就近前了,六个黑衣人有老又少,但都矮小精瘦,每人手里都拿着根孔雀尾羽,和发黄的象牙护板。远远的就向我们深深施礼。一个白胡子的老者热情地对我们唱诵,感觉都是古秦腔,我实在搞不懂。之后,才用普通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也忙躬身答礼。回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