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小说屋>青春都市>燃烧的海洋 > 第一百五十二章 进攻型将领
    要知道,在丢掉西伯利亚后,俄罗斯不但丢掉了相当于百分之六十的国土,还丢掉了接近百分之四十的人口。另外,到二零五三年六月底,俄罗斯已经在战场上损失了大约两百万军人。

    在只剩下百分之六十的人口后,俄罗斯当局不得不让女兵上战场。

    当然,这也是俄罗斯的传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就动员了数百万女兵,还涌现出了大批战斗英雄,证明女兵不比男兵差。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西部山区的游击战打起来后,蒋博文在九月十一日下发了“向德黑兰进军”的命令,发动了“德黑兰战役”。

    主力,就是他带来的第十三集团军。

    进攻线路也出人意料:直接跨过卡维尔沙漠,在没有公路、没有铁路的情况下,让第十三集团军在三十六小时内强行军四百公里,在九月十二日夜间就到达了德黑兰郊区,并且攻占了瓦拉明。

    与此同时,协同作战的第一一三集团军向伊朗东北的马什哈德发起了进攻。

    这里,面向土库曼斯坦,驻扎了三个俄军师与一个美军装甲旅。正是这支部队,让土库曼斯坦不敢轻举妄动。

    当时,蒋博文采取了很多手段,来掩盖第十三集团军的行踪。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美俄联军相信,主战场在马什哈德,中伊军团发起进攻是为了政治目的,即解除土库曼斯坦受到的军事威胁,让这个唯一没有参战的中亚国家成为中国的盟国。

    因为伪装手段高明,而且第一一三集团军确实在强攻马什哈德,所以蒋博文的目的达到了。到了九月十三日上午,美俄联军都认为主战场在马什哈德,并且把德黑兰以东地区的部队全都派了过去。

    接下来的两天里,蒋博文没有大打出手。

    主要就是,第十三集团军的后勤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当时只能用陆航的战术运输机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因为空运效率不高,所以需要时间来囤积作战物资。

    到了九月十五日,等到脱下伊朗军装、拔掉地面战平台上的伪装道具的第十三集团军的突击集群杀入德黑兰时,美俄联军才大梦方醒,意识到中伊军团的目的是夺取德黑兰,可是已经太迟了。

    在美俄联军回防德黑兰之前,第十三集团军就攻占了这座被伊朗军队抛弃了的城市。

    要知道,伊朗军队在撤离德黑兰的时候,几乎彻底炸毁了这座城市。

    从某种意义上讲,蒋博文进军德黑兰不是为了达到军事目的,而是为了政治目的,即让戚凯威相信,他在伊朗战场上发动大规模反击,不是要取得多大的胜利,而是要提振伊朗的士气。

    当然,这么做更重要的理由就是,伊朗战场上的反击,不会对大陆战场产生影响。

    要知道,当时戚凯威对在大陆战场上发动战略进攻,几乎达到了偏执的程度,即反对所有有负面影响的作战行动。

    如果蒋博文把握不好,肯定会受到戚凯威的责难。

    不管怎么说,他是陆军将领,就算庞跃龙暗中拉了他两把,他今后也得在戚凯威领导的陆军里混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