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小说屋>奇幻玄幻>诡三国 > 第九七八章 无法中兴的中兴剑
    斐潜真的没有想到过,这样一把中兴剑,居然牵扯到了那么多的事情,这些事件前前后后相互牵扯到一起,最后在鸿都学宮这个问题上,爆发出了最为尖锐的斗争。

    不是开学宮不好,也不是这些士族反对学宮,只不过是私人性质的学宮,比如像是之前并州的宗林,比如像是现在在冀州收徒的郑玄,又比如像是斐潜现在的守山学宮,大多数的士族都没有意见,甚至是举双手欢迎,但是一旦牵扯到了另外一个问题,这种欢迎的态度立刻就会调转一个一百八十度。

    汉代虽然距离后世久远,但是依旧有许多诗赋流传了下来,不论是西汉还是东汉都有,但是唯独这个繁荣一时的鸿都学宮,没有任何创作得以留存,这不得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嗯,好像蔡邕蔡老头子,对于鸿都学宮也颇有一些非议之词。

    基本上来说,鸿都门下,都被视为是群小之众,然后大多数的士族都评价这些鸿都学宮出身的人只会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非常的不待见。

    汉灵帝设鸿都门学,被视为乱政之一,就连后世叙及,也是多以其专重文艺而轻经术,淆乱人才选举之正途而大加谴责,毫不不加以姑息的批判到底,这种有意思的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多的信息。

    鸿都门学士遭致非议的主要原因,不是招集辞赋之士这件事本身,而是汉灵帝因鸿都学士善为辞赋及书画而给予高官厚禄……

    汉灵帝不仅宠用辞赋之士,而且亲用尺一诏敕州郡公卿举荐鸿都诸生,其高者至外为州郡刺史、内为侍中尚书,及至封为列侯,甚至“诏敕中尚方为鸿都乐松、江览等三十二人图象立赞,以劝学者”。

    以前汉武帝好辞赋之士,司马相如等人也被授予官职,但并没有这样重用,汉灵帝算是开辟了一个新篇章,但是从深层来讲,引起士族强烈反弹的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召集拔擢鸿都门学士打破了汉代传统的选举及任官的制度,断绝了士族赖以生存的根基。

    但是对于中兴剑而言,在这件事情上,只是一个诱因而已,或者说是一个起爆器,将这样深层次的矛盾爆发出来而已,又怎能说是“乱世之根”呢?

    “……君侯,”贾诩徐徐的说道,不轻不重的语音,就像是述说这一个跟自己毫不相关的事情,显得那么的冷漠和淡然,“……可知所失之剑,后现于何处?又在何人之手?”

    “……何处?”斐潜迟疑了一下,虽然被贾诩牵着鼻子走多少有那么一点点的不爽,但是好奇心还是让他继续追问道。

    贾诩捋了捋胡须,轻宮来跳出士族的控制范围,但是后来还是失败了,在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之后,最终便沉迷于敛财和享乐……

    等等,西园八校尉所用的费用是汉灵帝个人掏腰包的么?如果是的话,则说明汉灵帝设立八校尉的时候是不是还有一些什么其他的想法?毕竟汉灵帝在西园建军之时,还自封了一个无上将军,举行了一次蛮像样子的阅兵仪式。

    然后,汉灵帝便在次年驾崩了……

    董卓呢?

    按照贾诩的潜在之意,是说董卓最开始的时候也像做一个中兴者?后来董卓也放弃了,所以才有什么“还剑于汉室”的说法……

    大汉中兴,呵呵,谁想要中兴,不仅最后都只能失败告终,而且还会导致天下大乱。

    贾诩想要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么?

    这个倒是有意思,也就是说,贾诩认为大汉王朝到了现在,已经是无可救药了,不可能再有什么中兴了?

    贾诩微微抬着头,目光望着厅堂之内的房梁,说道:“……君侯,如今大汉,梁柱颓者颓矣,蠹者蠹矣,仅是涂垩刷粉,无济于事……更何况,堂屋之内,硕鼠食黍,已是千疮百孔,积重难返矣……”

    “文和,莫不是此乃……”斐潜看了看贾诩,说道,“……汝献计乱长安之由?”

    贾诩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贾诩认为之前的朝堂官吏不好,便想借李傕和郭汜的手,要换一批是么?这样的想法和行动,还真是有些符合贾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