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小说屋>青春都市>蜀源四万年 > 119第十五章“资阳人”开启古蜀文明 蜀夏一家亲(十)
    古蜀文字

    由于中原文化中心先决论,不少人长期以来用蜀人“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藐视古蜀文明,否定古蜀文字,正史没有记载古蜀文字,也没有夏代文字,主流学者认为三星堆没有发现文字。妄自菲薄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商周为西方承认,因有甲骨卜辞,夏朝(西邑)没发现文字,至今还没听说发现了甲骨文之前的文字,夏不能证,遭国际质疑,这是当代国人自残式的伤痛。

    古蜀人从远古一路走来,长期探索,约定俗成的古蜀文字自成一体,数量足够,书写方式多样,在甲骨文之前后,在夏前夏后独领风骚,足够支撑华夏话语圈。迄今还没有听说二里头及目前认定的夏朝考古学核心区能找到和三星堆玉石文相同时期的文字(虽然不被主流认同),龙山、红山、齐家、良渚都没有。

    真正的原因也许在于,夏商时期的文化是南方的龙图腾分裂,与北方的熊图腾之更替、融合、叠加时期,即孙作云所谓的龙虎斗时期。古蜀文字的发展传承和发展,与没文字的东夷(商)无关,古蜀文字的断代与削弱,东夷(商)功不可没。

    让我们回到蜀地,在现存的实物和典籍中去寻找真相吧。

    古蜀玉器陶瓷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艺术品收藏家协会理事、古蜀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如父子三代十分热爱古蜀文化,他父亲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成渝铁路筑路中,就拼命抢救收集文物,从资阳沱江岸上一家农民手中,收到一组气势恢宏、制作精良的大型玉石雕刻大三件套文物,据说是沱江边泥土中掘得,被何家命名“文化昆仑”。其中左右对称两摆件几乎完全相同,类似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玉石雕像,修长高大;中间主体多层次多结构雕塑分上中下三层,体现《山海经》中昆仑三山丰富内涵的文化特质,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三星堆主要人物器物形象,与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神坛大同小异,让人不由得想起藏文化中的坛城。文化昆仑雕像有无文字不得而知,但实物永远高于文献。

    文化昆仑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三星堆器物并非偶然,沱江两岸昆仑渡山崖曾经流传有大面积的窑址碎片,太子村有大型寺庙遗迹,大型石厂采石遗迹及岩壁雕刻,是否是三星堆器物的加工生产基地?文化昆仑是否是三星堆器物的小样?

    插图三星堆神坛与资阳文化昆仑

    资阳出土“文化昆仑”雕像也许绝非偶然。1860年《资阳县志山川考》中这样介绍昆仑山:“山自简州龙泉分来,在县西北境内鸭红岩,濒中江,崖半为大道,下为临江寺,向于此开厂取石,知县鲁逵泐碑封禁,盖谓县脉所系也。折南而东十余里曰大高山...县北十五里曰昆仑山”。《四川通志》云:“中江所经,高耸特出,土人谓之昆仑。山后中江西来,三石当之,触舟辄损,俗名三牛滚澡石,下有吴道子墓。1940年资阳中学由城区迁昆仑渡,校歌改唱为:三贤故里水清清,月照昆仑分外明”。

    1973年,资阳城南天台山第5号汉崖墓中曾发现一大一小两颗铜印。小铜印四字可解为“樊候远依”,大铜印上铸有30字至今无解,蝌蚪文还是籀文,留下一个难解之谜。有人说是隋代景教印,已认出“大秦天国米厚庆曲印”9字,还有21字没有认出。大铜印与《青城山志》解读的“太上五老”古铜印相比,两印大小形状相当,内容相近,书体相似;都成正方形,四周有边,字铸阳文,纵有6行,天台山铜印每行5字,全印共30字,青城山铜印每行6字,全印共36字。字形上都有“五筒”字样作五解,都有O、田、日、大、土等偏旁符号。雕刻娴熟,字形舒展,大气美观。

    青城山古铜印是1993年2月出土于青城天国山,处都江堰市两河乡红梅村的灵官堂附近。据说属于古蜀文字,前四字被四川省博物馆研究员王家祐、李复华考释为“太上五老”,而资阳天台山大铜印被任乃强先生考释前四字为“天女五妹”。

    值得注意的是,汉墓出土的印章,最迟可以定在汉代,它有多久远,只有等待文字的解读才能知晓。

    插图:资阳天台山与青城山天国山铜印

    钟鸣在其《蝌蚪文是不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三星堆玉石文字考》《三星堆龙玺为夏朝第一印》《三星堆蝌蚪文考据:彝族是夏代的统治者》等文章里指出,三星堆文物千百年来流落民间非常多,大面积反映有文字存在而不被专家认可。比如民间收藏三星堆的龙玺,说夏朝第一印绝不为过,龙玺是目前我国已公之于世最早的印章,其铭文显得尤其不平凡,给夏文字及其背景的探索一缕曙光。玉石造像中大量龙蛇鸟混合图腾的具有社会学意义,一樽戴冠神人,跣足立台上,双手捧卷轴,是神龟负洛书的拟人化,表现了父系社会“失败英雄”的沉郁精神。史学家大胆的推断,鲧禹之夏族,就是蛇图腾部族,通过治水兴川,混合三苗九黎及蛇、鸟、猪、鳖四部族,走向强大,三星堆玉石文化正是投影在这一背景之中的世界图景,其文字诉说真正意义的蜀夏渊源流变。

    插图:夏朝第一印

    在三星堆陶器、牙章、青铜人纹饰及民间竹简、玉册等各种器物上,都发现有大量的图形和文字,图形是圆圈与线条,菱形与线条,圆圈菱形的组合,这些图形上不仅有古蜀文字,还有太阳、月亮、人像、器物等图案。文字是用刀刻在玉石及有机物载体上的,刀有锐有钝,载体有细有粗有硬有软,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铜片、金箔上的文字系錾刻,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疏落参差,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运用对称性原理、透视学原理、几何学原理,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去雕琢成留给后代的精美玉器及文字,留给后代一笔不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据资料介绍,民间收藏的一部成册玉石书厚度达20多页。一幅长4.2米,高70厘米的玉版画,有阴刻240文字个,一面是文字,一面是画卷。这些文字不只是单个出现,更有大量的铭文成句成段,成篇成章;这些文字大多是方块字,是具有形、音、义的表形文字,既有单体字,又有合体字,达到定型化水平。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