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小说屋>竞技网游>赤唐 > 第八十二章 血袍(七)
    更新时间:2013-01-06

    唐军所构筑的第一条防线位于双龙谷两条纵巷的交界处,是一道天然的鸿沟。

    十余丈宽的壕沟虽然不能将重新焕发斗志的吐蕃人完全阻绝,却可以很好的减缓吐蕃人进攻的速度。双龙谷从远处看呈一倒葫芦形,而这壕沟便是葫芦的颈项。宽敞开阔的谷地在这一壕沟处迅速缩窄,只能容许一百余人同时通过。

    吐蕃人绝对兵力虽占据明显的优势,在这狭窄的壕沟前,却不得不分成数个百人队依次通过。这样一来,他们的人数优势便荡然无存,只能冒着被砂砾刺伤脚掌的风险,与唐军进行一对一的肉搏。

    唐军凭借地形的优势,先用羽箭漫射杀伤敌军,挫其锐气;等到吐蕃人大部进入壕沟又洒下桐油,引燃一道火墙阻截敌军。经此一番战略部署,作为先锋的三千吐蕃士卒便死伤了大半。兵卒们跳入壕沟便很难攀援上来,往往还没摸着唐军的脚掌便被烧成了一堆灰烬。吐蕃千夫长哭着喊着跪倒在九曲总督埃斯藏脚前,请求给予足够的增援。埃斯藏一方面气愤千夫长的无能,一面又对唐军恨得咬牙切齿。思前想后,他还是拨给了这个千夫长两千人,命他在半个时辰内拿下壕沟,否则提头来见。

    那千夫长吓得一步三跌的奔到壕沟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所有兵力压了进去。也许是敌军的火油用完了,也许是唐人的羽箭耗尽了,在大伙儿即将登上布满沙砾的缓坡时,唐军突然鸣金收兵,向后方撤去。

    吐蕃千夫长一方面庆幸自己完成了任务,另一方面却也痛恨唐人的不战而退。烧死、射死了自己千把来的弟兄,就这么一声不吭的逃了?

    只是他却没有时间去想这些弯弯绕绕,总督大人一声令下,吐蕃中军立时分以千人队攀越向壕沟。众军官一致预料的伏击并没有出现,从第一个兵卒跳进壕沟到最后一个士兵爬上坡原,自始至终唐军都没有射出一支羽箭!

    莫非唐人真的撤军了?

    绝不可能!他们千里迢迢奔到这九曲城,怎么可能如此轻而易举的放弃?

    “传我将令,所有人警戒行军,保护好赞普的安全!”总督埃斯藏皱了皱眉头,终是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

    挨到了后半夜,铜武营中的老兵们皆是饥肠辘辘,一脸倦容。激烈的战斗榨干了他们的体力,中午吃过的稀粥嚼过的胡饼根本就不够弥肚缝儿!

    疲惫与困乏满满的写在了他们的脸上,却没有人发出一声抱怨。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能退,胜败在此一役,不成功便成仁。

    退?退至何处?他们身后便是石堡城,便是陇右十三州,是大唐的乡党和亲人!难道要数万男儿齐卸甲,恭迎蛮夷入华夏?难道要让他们羞惭的对自己的女人孩子说,我们没有出息,保护不了你们,只得将你们送予吐蕃人?

    况且吐蕃人的目的难道仅仅只是占据陇右?他们实在有着瓜分大唐的野心!

    这场战斗已不再是为了一家一姓,而是为了大唐,为了大唐千千万万的平民百姓!

    守住了这道关口,便是守住了大唐收复河湟的可能,便是守住了唐人复仇雪耻的希望!

    大非川之战已经成了每一名唐军将士心中永远的痛,他们不会让悲剧再次上演!

    男人的职责在于守护!守护妻子、儿女、家园以及一切珍贵的,值得珍惜的东西!

    凭什么?便凭他们手中的横刀,便凭一张弓,一壶箭!

    男儿当杀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注1)连李太白这么个文人都这么说,自己身为保卫家园的兵勇,还能让人看扁了?

    杀的这人不是别人,乃是仇人,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数万袍泽、乡党的英灵在天上看着咧,大伙儿怎么能不爷们一回?

    相较于壕沟的深俊难越,这道用枯木临时搭建起的鹿柴就显得有些羸薄了。鹿柴两侧的石台上埋伏了数千白狼族勇士,只需一声号令,便能千箭齐发给予吐蕃人有效的打击。不过即便如此,铜武老兵们需要正面应对的压力依然不小。毕竟对面是数万的军队,毕竟他们是以凶悍勇猛著称的吐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