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小说屋>奇幻玄幻>重返1988完整版全文免费阅读 > 第八十一章 国家教委的邀请
    “你可别把刘啸当作一个小孩子,他的思维比我们这帮大人还要敏捷,我都不知道他能想出什么新的想法,这样的天才,百年不遇,所以咱们要加大宣传,宣传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同时也要激发广大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孙德怀的文笔和视角当然不是FC市所能相比的,这次采访的内容要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发表,其核心就是:以小见大,借此机会宣传国家的教育事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这就是省宣传部门工作的主要思想。

    “现在看来,刘啸的确如大家所说,是个百年不遇的天才,未来成就不可限量呀!”

    通过两天的采访,孙德怀已经相信关于刘啸的种种“传闻”都是真的,他哪里是个孩子,感觉完全是个成熟的大人,分析问题头头是道。

    孙德怀等人离开丰城一周后,一篇名为“天才是怎么练成的”的报告文学刊登在了辽北日报上,这篇报告文学一经刊登,立刻在省内掀起了一场关于刘啸这名天才的热烈讨论。

    有人觉得文章太过夸张,九岁小孩考大学?神话故事吧。

    有的人表示要注重对刘啸的培养,以避免拔苗助长。

    最多的讨论主要还是放在为什么刘啸能够拥有如此天赋,由此进行探究,终于得出了一个让人兴奋的理由:国人也是有天才的,不比漂亮国那些民族差,而且还要更强。

    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辽北日报社收到来自全省各地数千封信件对刘啸发表看法。

    绝大多数是“抒情文”,抒发对国家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其中有很多初中生和高中生,纷纷在信中表决心,说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报社的领导们看着来信有种满足感,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结果。

    改革开放后,西方国家的文化如潮水般涌入国内,这些文化宣扬个人精神解放,在发达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推波助澜下正在改变着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头脑。

    羡慕有之,崇拜有之,还有就是浓浓的自卑感,觉得国人不如西方人。

    在这种自卑感的作用下,民族精神也悄然而起,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国人对“女排精神”和那些在世界大赛上夺冠的运动员如此狂热,甚至国人狂热的推崇气功也是基于此原因。

    国人太希望能在世界的舞台上证明自己了,证明我们不差,不比其他任何国家的人差。

    好了,就是在这股民族精神兴起的背景下,刘啸出现了,虽然是一个“孤例”,可也说明国人不是没有天才,甚至比发达国家还要优秀,毕竟,似乎漂亮国历史上也没有八九岁就能考上大学的神童吧,倒是在战国时代,一位名为甘罗的少年,十几岁就成为秦朝的宰相。

    一时间,刘啸的名字传遍了整个辽北省,甚至有数家市一级的报社都跑到丰城想要采访刘啸。

    “儿子,今天铁山市日报社打来电话,说要采访你,被佟主任婉言拒绝,他说你正在准备高考,不适合接受采访。”

    张文秀回到家告诉儿子。

    刘向学也摇了摇头道。

    “唉,我那里也接到了电话,鞍城市晚报社想要采访,但被张区长婉言拒绝,这段时间接到了很多报社电话,都说要采访,太烦人了。”

    刘啸的那篇报告文学里有刘向学夫妇的名字和工作单位,结果就是记者们寻着就找了上来。

    刘啸没吭声,心里却在想:不好,搞不好又要来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