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小说屋>仙侠修真>从酋长到球长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试探
    这话说的半真半假。

    弓箭的确难学,尤其是大河诸部与附近的东夷等族群一样,用的是扳指拇指法,学起来更难。

    正因如此,一句五六日方能学会让众人大惊失色。如果无六日就能抬手即中,还不用拉弓、不用捻箭,那学射箭还有什么用?

    而且一次就准备了几十支,恐怕这东西已经和夏城的农具一样可以随便弄出来了,这就实在可怕了。

    然而实际上陈健就是在扯谎。这东西学起来的确简单,但就这破玩意就算累吐血也不可能有弓箭的射速。

    再者这是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了,以后夏国内部绝不会再生产这东西,类似的东西距离量产还早着呢。

    这番真真假假故弄玄虚的话引发的后果是严重的。那些认为夏城很强大的城邑来说,他们对夏城国人的箭法嗤之以鼻,因而他们对夏城的战阵、战车、骑兵之类颇为佩服。

    正如之前姬柏射偏那一箭的时候一样,倘若有一天夏城人不需要弓箭却可以用这东西在很远的地方杀人的时候,又有谁能抵挡这群人?

    在不清楚火门枪到底是什么破玩意的时候,这群人已经被陈健故意弄出的假象惊住了。

    好在陈健平日给众首领的印象不错是个疯子,是个说到做到的人,而且真的是以大河诸部的利益为上,从未做过什么仗势欺人之类的事。

    在夏城没出现之前,华粟同盟时期立下的规矩已经没人遵守了。但是夏城出现后,这个规矩有人开始遵守,并且最遵守的这个氏族却拥有诸部数一数二的实力,他本可以不遵守但却遵守了,于是规矩有了意义,想违背的会害怕、不想违背的会试图继续遵守。

    一时间已经有不少城邑有了幻想:夏城和姬夏都是守规矩的人,他们的武器再厉害,只要我是大河诸部的人,只要我不违背大河诸部的利益,我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这其中最没有幻想的就是粟岳。

    当年会盟的时候夏城就像是从石头里蹦出来一样,到处宣扬当初两兄弟途径大河沿岸最终分开迁徙的事,说的有模有样,再加上戏剧、传说之类的传播,如今大部分氏族都信了,甚至连大部分夏城人自己都信了。

    那时候夏城刚刚帮着卫城打败了西戎,又早早地表示出大河诸部应该重现当年华粟同盟时的强大,示意会支持一个首领统领诸部的提议,而粟岳那时候急需支持。

    那年,夏城还是个数千人的小城邑,远在西北,有些车马之类的古怪玩意,任谁都不会想到这座城邑会发展的如此之快,就连粟岳都没有想到当初最支持诸部统一号令的那个小城会有资格争夺诸部首领的位子。

    如今,夏城却有数万人口,连那些杀主逃走的奴隶都能驯服;又有各种新技术,垄断铁器、火药等各个城邑不可或缺的东西;创建了文字并吸引各城邑亲贵子嗣学习;弄出了史书来记录城邑大事……

    别的城邑都认为这是好事,但作为诸部盟首的粟岳却不会这么想:就算陈健是个极为守规矩的人,可是夏城一天天壮大,陈健年纪又和粟岳的儿子差不多,一旦粟岳死了,这大河诸部的盟首会是谁?

    粟岳想,不是姬夏不恃强凌弱啊,而是他根本用不到恃强凌弱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用最笨的办法呢?再者当初风城变乱的时候,夏城可是头一个蹦出来去武装干涉的,比自己还要积极,这不过是把恃强凌弱罩上了一个匡扶正义与规矩的完美借口就是了……

    再者就算当初远征东夷营救亲族是义举,可如今救出的亲族呢?全都成了夏国人了,连这次诸部会盟,风濯都以生病为由将风城的议事权交给了姬夏,只怕以后诸城都会是这个下场啊!

    想到这,粟岳在众人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长叹了口气。

    陈健几个月前许诺不会把夏城的制度和意志对外推广缓和了双方最深的矛盾,刚刚许下了三年后帮其余城邑开铁矿的诱惑,立刻又拿出了堵住夏城最短版的远程武器,又会有几座城邑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和陈健反目?

    想到祭司们之前的提议,粟岳终于下定了决心,明白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能够团结绝大多数反对夏国的机会了,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机会可以让绝大多数城邑的首领都坚决反对陈健了。

    在陈健在那分发礼物和诸位首领套近乎的时候,粟岳笑呵呵地来到陈健身边,笑道:“姬夏这一次带来的礼物让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了,竟然忘了这一次会盟的大事。对了,如今不能再称呼姬夏你为首领了,倒是要称姬夏为王了,不知道这个王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