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小说屋>仙侠修真>从酋长到球长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心
    这一场不欢而散的会盟结束的如此之快,除了几座城邑外,还没有多少人对将来可能的战争烈度有所预料。

    即便陈健和粟岳争吵的那样激烈,在会盟的最后还是保持了体面,就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看起来一切不快都过去了,各个城邑选出了代表和睦融融地前往那座将要被分裂的城邑,传递着大河诸部所有首领商讨后的提议:一分为二,各行其政,以观后效。

    其实这件事和当初夏榆分裂之时众多城邑想要的结果一样,只不过陈健在东夷那里展示出了力量,所以无法分割。而这座城邑太过弱小,离蛮荒太远离榆城太近,只剩下这种悲哀的不能掌控自身的结果。

    除了这件事,大祭司的玉仍旧在祭坛上无人敢拾起来,神权沦落成了解释世界的哲学,地位陡然下降,因为重要的是改变,解释远没有改变有力量,除非想要解释世界的那个实际上想改变世界。

    可大祭司的玉此时不在陈健手中,可之前曾在他的手中过,因而在众首领离开前的宴会上陈健和粟岳坐在了上首,两个人默契地没有再说那些不快的事,彼此相敬,当众高歌,百人欢笑。

    宴会中还确定了众城邑购买夏国铁器的价格,陈健也一再承诺会和亲族城邑之间友好交易,不会因为之前的不快有任何的改变。

    看起来仿佛之前的一切不快都磨平了,可这个当初就违背了华粟同盟整体的盟约已经有了分裂的种子。

    陈健临走的时候,那些当初红鱼北上时候传过话的氏族城邑,以及那些夹在榆夏之间的城邑们以顺路为由,和陈健同行。

    也有很多的城邑首领留在了粟城,参与粟岳之后举行的小宴会,商讨着一些陈健根本无从知道的事。

    那些偏远一些的城邑没有立刻选择,而是在这个时候安安静静地返回了各自的城邑,但是在返回的途中却分别派去了前往榆城和粟城的使者。

    十一座城邑的首领和陈健同行,在骑手的护卫下逶迤西行。在他们的身后,是前往菱那座城邑的各个城邑的亲贵们,负责监督这绝无仅有的一次城邑一分为二。

    相对于留在粟城的城邑首领,算上陈健自己一共十二个的西行队伍看起来很薄弱,可正是因为这种薄弱才让陈健有了足够信任他们的信心。

    除了娥卫两城之外,剩下的九座城邑都算不上大城,也就无需要许诺太多的东西,也不用担心日后的权利分散。

    唯一需要许诺的娥卫两城陈健也很放心,不是因为他们的誓言或是当初出兵帮他平叛的情谊,而是因为两座城邑内部的变革。

    如果当初平叛之后,娥城选择尽量减少和夏国的贸易、清除夏国在娥城的影响、调整为单独的耕种政策不敢在经济上和夏国联系太深,就算他们再说一万句誓言陈健也不会相信。

    这种利益上的需求和信任让三个人在夜里聚在了一起,四周遍布着姬柏布置下的士兵亲卫。

    火光中,陈健拿出一张纸,上面大致地画出了各个城邑在大河两岸的没有比例尺的大致分布。

    该说的野心已经在之前大张旗鼓地说出来了,因而也就不需要太多的废话,只需要说一些具体的办法以让两人放心。

    其实卫河与娥钺一直很放心,要不然当初也不会提出速胜为盟首的提议。

    陈健指着地图上西北角上的三座城邑道:“这是咱们三座城邑,一旦将来有一天真的打起来,这里才是重中之重。”

    “有榆城这么一根楔子卡在粟岳的附庸城邑附近,又有大河船运的能力,就像是鱼刺卡在粟岳的喉咙中。将来打起来的时候,粟岳只有一个选择,荡平榆城对岸的那些农庄和小城,然后收缩回粟城死守或是在这里和我决战。”

    “榆城在夏城下游,我也只能率众在这里与粟岳对峙,不敢走开。有我在这里,粟岳的大军就就只能在这里盯着我。”

    “到时候也只能靠两位带着夏郡士兵向南征伐,逼着粟岳救援。他要不救,就会失去盟友的信任。”